如何选择铸铁焊接平台的人工时效处理参数
来源:凤远机械 发布时间:2025/7/2 14:09:52
1. 加热温度的确定
- 核心原则:温度需高于铸铁的弹性变形临界温度(约250-300℃),以促进内应力释放,但低于相变温度(避免材质变化)。
- 常用范围:灰铸铁(如HT200、HT250)通常选择500-600℃;若工件内应力较大(如厚大铸件),可适当提高至600-620℃(但不超650℃,防止珠光体分解)。
2. 保温时间的确定
- 核心原则:确保工件内外温度均匀,使内应力充分释放。
- 参考标准:
- 小型平台(厚度<200mm):保温3-4小时;
- 中大型平台(厚度200-500mm):保温4-6小时;
- 特厚或复杂结构件:保温6-8小时(每增加100mm厚度,延长1-2小时)。
3. 升降温速度的确定
- 升温速度:控制在50-100℃/小时,避免工件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新应力。厚大平台取低速(50℃/小时以内),薄壁件可适当提高。
- 降温速度:需更缓慢,通常≤50℃/小时,降至200℃以下后可自然冷却。急冷会导致应力重新产生,因此须严格控制。
4. 其他参考因素
- 工件状态:粗加工后的工件内应力较集中,时效参数可适当放宽(如延长保温时间);
- 生产需求:若追求效率,可在保 证应力消除的前提下,采用“高温短保”(如600℃、4小时);若要求长期稳定性,可选择“中温长效”(如550℃、6小时)。
通过以上参数的合理匹配,既能消除内应力,又能避免工件变形或材质劣化,确保铸铁焊接平台的尺寸稳定性。